房價還是死不跌?專家開撕「房市5大怪象」:矛盾至極的台灣病
自2020年以來全台房價漲翻天,隨著去年央行祭出史上最嚴打炒房後,景氣低迷、房市急凍,不過市場卻出現一些奇特現象。為此,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表示,目前台灣房市除了高房價之外,也伴隨著不合理、不正常的矛盾現象,但為何房價還是死不跌?

張欣民指出,低薪但房價所得比高得離譜是其一,根據內政部統計,六都房價所得比只有桃園還在9倍左右,其他五都全都在10倍以上,其他非都縣市除基隆之外都是在7倍以上,台北市甚至高居全國之冠達16倍之多。
第二,景氣低迷,但想買法拍屋卻不容易,法拍屋是「房市景氣反指標」,景氣好法拍少,景氣差法拍多。但今年上半年法拍屋拍定總件數卻僅僅853件,創下2009年以來同期新低紀錄,更只有2009年法拍量的十分之一。偏偏房價所得比居高不下的台北法拍屋拍出件數最少,上半年台北市法拍僅拍出31件,幾近是無量,這正是一種矛盾至極的房市「台灣病」。
再者是交易量縮,但是房價不跌,張欣民說,今年建物買賣移轉件數可能是26萬棟保衛戰,意味著整體房屋交易量將有25%的衰退幅度,中南部量衰退幅度更超過三成,但是各地房價卻都是文風不動,讓苦等房價回跌進場撿便宜的禿鷹們一點機會都沒有,自住客更是只能等。
另一個奇怪現象,案場等嘸人,但推新案不手軟,受到央行信用管制的衝擊,很多預售案場都是門可羅雀,甚至傳出銷售人員在案場打瞌睡的情形,不僅如此,這一年來建築業大老頻頻喊出爛尾樓、建商倒閉潮等驚悚市況。但另一方面業者新建案卻還是一個個推出,像這樣房子沒人買,建案是「推辛酸的嗎?」
張欣民表示,最後一個怪象,豪宅氣若游絲,但價格還是高高掛,國內住宅市場買氣低迷,一有央行豪宅限貸令、二有囤房稅2.0、三有銀行融資回收壓力、四有餘屋高額管理費。但是檯面上豪宅餘屋滿手的業者卻都老神在在,這也是一個奇哉怪哉的現象。
另一個奇怪現象,案場等嘸人,但推新案不手軟,受到央行信用管制的衝擊,很多預售案場都是門可羅雀,甚至傳出銷售人員在案場打瞌睡的情形,不僅如此,這一年來建築業大老頻頻喊出爛尾樓、建商倒閉潮等驚悚市況。但另一方面業者新建案卻還是一個個推出,像這樣房子沒人買,建案是「推辛酸的嗎?」
張欣民表示,最後一個怪象,豪宅氣若游絲,但價格還是高高掛,國內住宅市場買氣低迷,一有央行豪宅限貸令、二有囤房稅2.0、三有銀行融資回收壓力、四有餘屋高額管理費。但是檯面上豪宅餘屋滿手的業者卻都老神在在,這也是一個奇哉怪哉的現象。
常見問題
Q1: 房市景氣低迷卻買賣移轉量減少原因?
A: 交易量減少約25%,使得房市流動性降低,買方與賣方皆持觀望態度。
Q2: 為何台灣房價所得比仍居高不下?
A: 台灣房價所得比普遍偏高,台北市甚至高達16倍以上,造成購屋負擔沉重。
Q3: 豪宅市場為何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A: 儘管豪宅買氣低迷,央行限貸令及銀行壓力下,價格仍維持高檔,業者心態保守。
Q4: 近期法拍屋交易量為何大幅下降?
A: 今年上半年法拍屋交易量僅853件,創2009年以來新低,反映市場觀望態勢。
Q5: 預售屋市場目前面臨哪些困境?
A: 預售屋銷售不佳,部分建案推案量大但銷售慘淡,甚至出現建商倒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