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115年調漲健保一般保費機會很低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沈佩瑤台北28日電
即將升任衛福部長的健保署長石崇良28日說,高齡、少子化下,健保難再如過去仰賴一般保費收入,盼補充保費有調整空間,以目前健保財務推估,明年漲一般保費機會很低。
 
衛福部。圖/截自Google Maps
 
行政院27日宣布16人內閣異動名單,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將升任部長,28日公開接受媒體聯訪。
 
從主掌健保到升任部長,各界關心石崇良是否將在任內調整健保費率。他表示,台灣今年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人口中超過20%超過65歲,這是已經來臨的事情。
 
石崇良指出,從過去10年健保醫療支出成長狀況來看,醫療費用成長2大原因中,最主要是隨65歲以上人口數增加而成長的,約有40%醫療支出成長的貢獻度;其餘扣掉重大傷病、高齡人口需要,新藥新科技則約貢獻37%。而且可以預期,隨科技發展與人口結構變化,醫療費用絕對仍會持續增加。
 
石崇良說,健保究竟要「量出為入」或「量入為出」,一直有爭議,但若只依健保原本設計的做法,就只有調費率一途。他說明,健保來源只有3個,第1是一般保費收入,占了75%,再來是占比不到9%的補充保費,其他則是健保應負擔的責任、健康捐與稅收等。
 
隨著少子女化,工作人口下降,石崇良指出,如果所有醫療支出成長所需費用,都由受薪階級所繳的一般保費擔負,壓力會非常沉重,所以在一般保費費率上,「需要非常審慎」。
 
媒體追問,是否任內不會調漲健保一般保費。石崇良說,「這沒辦法回答,因為任期多長都不知道」,因此會說自己「任內會做甚麼」,無法說「不會做甚麼」。不過,以目前健保財務情況,可以達到安全準備金1個月以上的結餘,「客觀來說,明年漲保費機會很低」。
 
健保如何開源和節流,石崇良說,開源部分,過去已提出,希望補充保費能有調整空間,尤其是資本利得相關收入,應與薪資所得一併考慮衡平性。政府挹注部分,今年就因挹注增加很多,讓很多新藥癌藥可以加速給付,未來將持續積極爭取,並研究其他稅收等可能來源。
 
節流部分,石崇良指出,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就是希望大家健康,降低醫療需求;先前也已與保險業者洽談,盼透過連結健保健康存摺資料,以降低商業保險費率為獎勵,鼓勵民眾參與癌篩、公費健檢、加入代謝症候群計畫等預防保健公費政策,為健保省錢。
 
面對少子女化、高齡化,石崇良說,以目前約15%失能率推估,65歲以上高齡失能者最高將飆上120萬人,對照顧人力將是嚴峻挑戰,仰賴外籍移工協助的現況,不知可以維持多久。未來將從失能預防、早期處置、急性後期賦能到長照的無縫銜接下手,盼在高齡化社會下降低社會負擔與家庭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