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化粧品風波 食藥署追溯8個月空窗進口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6日電
蘇丹紅化粧品風波,立委今天指出,海外2月傳警訊,國內10月才展開行動,要求徹底清查「空白8個月」問題進口商輸入多少紅色複方。衛福部食藥署允諾2週內完成追溯。
 
蘇丹紅化粧品風波 食藥署追溯8個月空窗進口。圖/envato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等人列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蘇丹紅化學原料竄臺,政府如何強化進口把關及後市場查驗,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國內醫師、護理人力需求及分布暨防止醫療暴力措施及改善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獲悉,有中國問題產品在台灣網購平台販售,經查台灣的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從新加坡輸入問題原料,供貨給下游歐萊德、綠藤生技等業者,影響高達20個品項。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表示,國外在早在2月左右就已有警訊。劉建國說,食藥署10月底接獲資訊清查,很難理解為何會出現長達8個月的資訊空白,針對問題原料商過去8個月的進口數據都應重新掌握,包括自新加坡輸入複方原料的時間、每月每週的進口量等,釐清這段期間可能發生多少次攙偽假冒行為、犯行嚴重程度,可能影響後續裁罰輕重。
 
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2週內掌握問題進口商2月至10月進口多少與問題原料相同的紅色複方原料。因應蘇丹紅化粧品風波,已啟動不限批號的全面檢驗,積極追查所有可能受影響的產品,目前發現共有3批原料異常,而非全部原料都有問題,受影響20項產品已全面下架。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指出,蘇丹紅事件延燒2年,從食品到化粧品都受到污染,每次都只能事後亡羊補牢,無法在源頭即加以阻斷。這化粧品的原料源頭就已被摻入蘇丹紅,下游延伸出的產品種類非常廣泛,從養髮液、噴霧劑、口紅到面膜都有波及,影響範圍極大。
 
王育敏表示,台灣民眾原以為胡椒、咖哩等食品少吃就沒事,沒想到如今連化粧品也含有蘇丹紅,塗在嘴上的產品更可能被吃下肚。除了後市場稽查出問題,邊境查驗也有漏洞,衛福部對化粧品管理原本採許可制,但後來改為登錄制,質疑制度轉變恐怕成為另一個防不住問題的破口。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關心這次蘇丹紅事件,化粧品產品登錄平台系統是否有未登入情形。食藥署回覆20件違規產品有2件未登錄,經查為慶生堂化粧品股份有限公司代工「綻妍潤色護唇膏」及孟鄉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YELESS 超導水凝法令膜」,未完成產品登錄。
 
未依規定登錄者,涉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4條,依同法第23條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姜至剛表示,化粧品登錄管理方式,與國際化粧品管理模式一致,歐美、日本、加拿大都是採取相同做法,針對部分高風險產品仍有精進調整空間,可進一步研議。
 
石崇良說,化粧品管理涉及多種化學原料,難從源頭全面掌控。化粧品的管理需要仰賴優良製造標準(GMP)與後市場監管。自明年7月1日起,所有化粧品製造場所都須符合GMP規範,加強製程管理,要求業者加強自主管理,同步強化後市場查驗,對類似產品將進行更嚴格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