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華西街10建物列歷史建築 具「艋舺遊廓」價值
台北市文資審議會24日審查華西街單號1到11號、雙號2到8號文化資產價值案,全列歷史建築。不僅住戶發言爭取,審查委員並說是華西街發源地,具「艋舺遊廓」價值,可成未來亮點。

台北市文資審議會24日審查萬華區「華西街1、3、5、7、9、11號暨華西街2、4、6、8號」文化資產價值案。審查案資料述明,考量華西街2側建物皆興建於日治中期,屬「艋舺遊廓」內建物,為確認街區整體風貌及後續保存價值,委員建議啟動文化資產審查程序。
會中華西街3號住戶發言,不僅希望確立單數號的文資價值,並希望其後方進行都更,能因為此案列入歷史建築後,必須採用對鄰房損害較小的方式施工,並期望5月遭逢火災的偶數號同步確立文資價值,完整保存遊廓。
11號住戶強調,這一區是台北發展的起點,應作為古蕃薯市的文化保存區域,將可搭配剝皮寮、龍山寺、蕃薯市街、青山宮、祖師廟,成為萬華的文化廊道;2到8號雖遭遇火災,但不減其風華,包含磚造建築本身都承載了歷史,整區應作文資保存或艋舺文化園區,而非淪為一般空地、停車場或遊客中心。
審查委員王惠君說,這一區才是華西街的頭,最早的華西街,並感動單號住戶自身很重視,拆掉做都更會很可惜,而且雙數號幾乎都是國有財產署所有,雖遭遇火災過,卻是當時整區建築最美的,因為這幾戶是當初經營「遊廓」所在,未來整區恢復原有特色,可變成萬華很有特色的亮點。
審議會主席李乾朗巧妙陳述,這種房子的價值不在精美雕塑、巴洛克風與否,而是一條街左右同時有歷史的符號,呼喚著人們走過時東張西望,都有味道,如果讓偶數號沒具文資價值,到時候只能東張、不能西望,以及「到時候都更,不知道會給你搞什麼」。
最後經過表決,出席委員13人,單數號13人同意、0人不同意;雙數號8人同意、5人不同意,全數10號建物都列為歷史建築。
文化局會後說,將行文予國有財產署請提出緊急保護措施,為遭祝融過的歷史建築緊急搶修;單數號需由所有權人住戶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