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疑性別友善廁所未落實 環部推認證機制
伴盟今天表示,抽檢149座性別友善公廁中,僅5座符合規範。環境部回應,已於10月30日訂定性別友善廁所標章認證機制,至於財劃法通過後,中央補助款可能會銳減,將以推動友善廁所優先、一般修繕延後。

環境部去年起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宣告至2029年將投入新台幣約2.8億元預算,將環境部原列管的性別友善廁所623座、增加一倍至1246座。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組成好所在工作團隊,檢視環境部列管的性別友善廁所,149座中僅僅5座符合規範,合格率不到3.4%,呼籲環境部訂定指標、落實查核,若廁所未改善應追回補助款。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發布新聞稿回應,友善廁所目前由地方政府至現場盤點時,依據管理單位為讓每個人都能使用理念下所做的歸類,大多都是在環境部訂定「性別友善廁所行動方案」前就已經存在的公廁,部分公廁存在進步的空間。
環境管理署今年10月30日訂定「性別友善廁所標章認證申辦計畫」,建立「性別友善廁所標章認證機制」,訂定明確且一致的評核標準,希望評選出友善度最高的性別友善廁所,並授予標章以資鼓勵,有助於民眾快速辨識並安心使用,也鼓勵更多場域投入友善設施的改善與設置。
另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年4月也訂定「性別友善廁所設計指引」,將公共建築物採性別友善之通用概念導入廁所設計。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環境衛生組簡任技正李瑞玲告訴中央社記者,相關經費是補助給地方政府各局處去執行工作,環境部並沒有設定時間點進行普查;而計畫也不是法規、沒有強制力,是希望透過補助引導公廁管理單位重視性平工作。
李瑞玲解釋,計畫仍在執行階段,且工程案涉及地方政府的配合款,也會受工程會列管;性別友善行動方案只是一個開端,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讓有進步空間的廁所逐步改善,將持續補助或輔導推動。
李瑞玲評估,財劃法通過後,中央能提供的補助款可能會銳減,若申請案件很多,必須安排優先順序,優先將錢提供給要推動友善廁所的公廁管理單位,一般性的修繕可能就會被排到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