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急症中心反應冷 衛福部:應變練兵、滾動檢討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4日電
假日急症中心UCC首日255人就診、8據點為個位數。衛福部長石崇良說,UCC平時分流輕症,特殊期能作為急救中心,為未來危機練兵;除將加強宣導,在運作一段時間後也會滾動檢討。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推動假日急症中心。圖/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資料照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主要對象為檢傷分類第4至第5級輕症患者,由診所醫師輪值,在週日與國定假日的上午8時至晚間12時,提供內兒外骨科治療。
 
根據健保署資料,六都選定13個UCC地點,首日總計255人就診,台北市3個據點,單日服務3至8人;新北市有2個據點,服務5至8人;桃園市有4個據點,半數達十位數,但僅13至19人;台中市有2個據點,服務11至17人;台南市1個據點,單日服務146人;高雄市1個據點,服務8人。
 
外界認為UCC首日效果不如預期,質疑存在必要性。石崇良出席活動後被媒體問到此事,他說,台灣已實施週休二日多年,從過去資料顯示,週日診所開診率偏低,民眾若在假日有就醫需求,往往只能「被迫」前往醫院急診,必須在社區建立可於假日提供急診服務的據點。
 
石崇良強調,設立UCC,不僅是為了平時分流輕症、紓解急診壓力,更重要的目標,是在疫情或其他特殊緊急狀況時,能轉為急救中心(站),擴大整體醫療韌性;「我們要記取COVID-19的經驗」,台灣遇到百年大疫社區流行初期,大量民眾湧向醫院急診、長時間排隊做PCR,歷歷在目。
 
他表示,若要面對未來挑戰,必須事先調整與準備,UCC正是整體緊急應變體系的一環,醫療韌性不能只依靠1年1次演習驗證,那些演習往往是照劇本進行;唯有透過每週假日的實際運作,才能滿足民眾假日就醫需求,又為整體醫療體系應變能力做好準備。
 
石崇良重申,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台灣社區建構UCC這類新型態的假日就醫據點,確實必要;雖然改變民眾的假日就醫習慣並不容易,但已有成功案例,例如台南市的UCC單日服務量可達146人,相當於地區醫院急診1日的量能,顯示這項服務確實符合需求。
 
「這是打造台灣醫療韌性的重要一步。」石崇良表示,除了持續加強宣導UCC、引導民眾改變就醫習慣,在運作一段時間後會進行滾動檢討,包含調整服務地點與增加服務科別等,預計觀察半年,於明年春節連假後進行總體檢與評估,盼藉由實際經驗不斷修正。
 
因國內今年初出現前所未見的急診壅塞,民眾、醫護怨聲載道,才有了UCC模式,石崇良說,明年春節連假期間,除了UCC的分流,預計11至12月初與各醫療院所院長協調,在春節期間調整常規住院與醫護人力,藉彈性調床機制,讓急診病患能優先住院,避免春節後急診塞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