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再發生機率高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示警:2.5億噸泥沙還在上面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 Mia
花蓮光復鄉的堰塞湖事件,不僅造成一場嚴重創傷的災難,其實危機至今仍未完全解除。
 
前內政部長也是水利工程專家李鴻源今日指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雖然目前湖水已降到5、600萬噸,不會造成立即危險,但山上仍有約2.5億噸泥沙未下來,若再遇豪雨或地震,恐將形成「第二次堰塞湖」。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左)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提出建議。圖/翻攝自國民黨立院黨團YT
 
根據資料,馬太鞍溪上游自去年10月底開始有崩塌跡象,並於今年7月形成堰塞湖。李鴻源表示,9月3日接到內政部長劉世芳電話,委託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進行全面性了解。馬太鞍溪堰塞湖當時儲水量約6,000萬噸,滿水約9,000萬噸,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同時處在一個不穩定的情況。
 
李鴻源強調,接下來的問題是堰塞湖剩下將近600萬噸水,嚴格上是不會造成立即危險。這次堰塞湖潰壩有3.2億噸泥沙,這次崩下來約7,000萬噸,還有2.5億噸還在堰塞湖裡;其中堰塞湖左邊山壁不穩定,再發生一次豪大雨或是5級以上地震,就有可能再次造成另一個堰塞湖。
 
李鴻源指出,馬太鞍溪下游堤防有1,000多公尺較脆弱,這是一個缺口、破口,他建議政府要立即補強、加固,因為沖下來的不是清水,而是夾帶濃厚泥沙。此外,河床淤泥堆高達5米,河道疏通能力下降,即便堰塞湖沒有潰堤,即便是溢堤,也會造成淹水。
 
李鴻源表示,面對重建問題,中央與地方必須要面對是遷村還是原地重建?遷村茲事體大,又涉及原鄉部落,並不容易。重建的前提,必須再加強堰塞湖與河道監測、預警機制和疏散機制;另外建議修《災防法》,將堰塞湖潰堤疏散,與海嘯、水災的救災方式做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