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審議 勞方喊至少調3%、資方憂關稅影響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吳欣紜台北26日電
最低工資審議會今天舉行,勞方團體認為應比照軍公教平均薪資變化,調幅至少3%;資方代表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對產業造成壓力,但仍認為有空間調整最低工資。
 
勞方團體認為最低工資應比照軍公教平均薪資變化,調幅至少3%。圖/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資料照
 
最低工資審議會將挑戰最低工資連10年調漲。全國產業總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今天在場外召開審議前記者會。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表示,為維持勞工基本生活保障並促進內需市場動能,最低工資應該足額反映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經濟成長率(GDP)變化,若依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今年合理調幅應接近4%,由現行新台幣2萬8590元調升至2萬9734元,時薪由190元調升至198元,才符合邊際勞工基本生活所需。
 
戴國榮認為,此調幅不僅可反映2025年通膨實況與物價走勢,也可提升邊際勞工家庭的實質購買力,穩定社會基本消費結構。此外,今年軍公教薪資平均調幅達3%,最低工資也應調漲3%以上。
 
戴國榮指出,全球通膨壓力仍未完全緩解,台灣自2022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長期維持在2%以上,且2024年起房租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生活成本節節上升,實質購買力不斷被侵蝕。主計總處估202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4%以上,但經濟成果未有效回饋基層勞工,恐將造成實質薪資負成長惡性循環,擴大貧富差距。
 
另外,工總常務理事、審議委員何語接受媒體聯訪指出,最低工資目前已經有調整依據,其中包含經濟成長率(GDP),觀察數據發現,18年來24個產業中只有2個產業出口增長400%,其他22個產業都是負成長,顯見台灣的產業是傾斜式發展。
 
何語表示,半導體、資通信產業、電子零組件及電腦產業等,不會用最低工資去聘僱勞工,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傳產或者是個體戶才會,因此審議最低工資應該考量22個負成長的產業出口產值,才是比較公平合理的計算方式。
 
何語也提到,「我們贊成最低工資調漲」,但調幅由審議會審議決定。
 
審議委員余玉枝表示,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是20%,影響資方成本,加上少子化因素,資方也不敢裁員,怕沒有優秀員工,因此仍聘僱員工一起共同努力。
 
余玉枝說,台灣物價通膨,不調薪,勞工真的很辛苦,而資方也因為關稅問題付出更辛苦,工廠面臨虧損,是有空間可以調整最低工資,但希望共同努力生存,突破艱苦的關稅壓迫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