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利多淡水房價搶先漲?專家點名:留意供需失衡風險
讓大眾等了30年的淡江大橋終於要完工了!除了大幅改善淡海地區交通,更也將成為台灣新的世界級地標。而交通便利性往往是當地房市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不少人期待,淡江大橋是否會為房市注入一道強心針。為此,專家認為,儘管可能帶來房市利多,但終究不會有一飛衝天的可能。

連接新北八里和淡水的淡江大橋,全長約920公尺,橫跨450公尺寬的淡水河口,是全世界最長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預計今年底就能完工、明年5月正式通車。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目標明年5月12日通車,淡海民眾要往桃園機場或台北地區,也可以省下約25分鐘的車程,不只改善新北交通,也將成為新的世界地標。
隨著通車的利多消息持續發酵,淡水房市話題再度升溫,房價蓄勢待發,在地房仲認為,淡水房價基期低,目前區域房價仍普遍落在2~3字頭上下,總價不到 1000萬確實能買到屋況還不錯、兩房格局附車位的成屋,且再搭配新青安政策利多,近年確實引發不少脫北潮效應。
事實上,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指出,目前淡水區的平均房價約為每坪31.8萬元,相較於2016年的每坪21.3萬元,近10年房價漲幅達49.3%,其中,淡海新市鎮表現更為亮眼,近10年該區塊的平均房價由每坪20.3萬元成長至31.8萬元,漲幅高達56.7%,漲勢超越整體淡水區的房價。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淡水站因距離市中心遠、通勤時間較長,房價相對親民。近年交通建設持續推進,改善淡水區交通不便缺點,加上建築成本不斷上漲,帶動新大樓產品房價不斷推高,也可觀察大樓和公寓類型產品,出現價格落差大的現象。
房市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提醒,隨著央行信用管制發酵及銀行緊縮房貸,之前超漲區域如淡水區已出現價格鬆動,買方議價空間逐漸擴大,不過購屋族仍需注意貸款核撥條件與建商財務狀況,避免陷入交屋後無法順利貸款的風險。 另外,莊孟翰建議,當前市場適合「勤做功課、耐心比價」,掌握區域行情與議價空間更是重要,尤其重劃區需留意供需失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