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容器檢出螢光增白劑等違規 遭邊境攔截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9日電
食藥署今天公布邊境檢驗違規名單,不同業者各自從中國進口的紙盒、塑膠盒等食品容器,分別因檢出螢光增白劑、未通過溶出試驗等違規,全數遭邊境攔截,沒有流入市面。
 
中國食品容器檢出螢光增白劑。圖/食藥署提供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共10項不合格產品,如印尼速食湯麵、泰國香菜等,被檢出農藥超標或其他不合格狀況,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這次的不合格產品中,有2名業者各自從中國進口的「紙盒」、「塑膠盒」,分別出現檢出螢光增白劑及蒸發殘渣不合格等違規情況,均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告訴中央社記者,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螢光增白劑為不得檢出,將針對該名進口業者,將由一般抽批查驗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例為20%至50%。
 
至於蒸發殘渣不合格部分,鄭維智說,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以聚丙烯為原料的塑膠類,溶出試驗以4%醋酸(攝氏95度,30分鐘)蒸發殘渣合格標準為30ppm以下,而該違規產品的蒸發殘渣值為35ppm超標。
 
此外,還有1批從越南進口的「黑胡椒粒」被檢出蘇丹色素4號,共2萬7000公斤依規定銷毀。鄭維智表示,食藥署統計近半年,受理產地為越南的黑胡椒,報驗批數為54批,其中6批不合格、占11.1%,檢驗不合格原因為蘇丹色素及農藥殘留不合格。
 
鄭維智指出,食藥署已從民國113年4月18日起至115年9月3日止,針對越南的黑胡椒在邊境採最嚴格的監視查驗,也就是100%檢驗蘇丹色素合格後才可輸入,就算合格批數達標也不會調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