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銀行房貸利率2.3%「根本失真?」 他揭失控市況:民營銀早已衝破3%
中央銀行21日公布五大銀行7月新承做房貸利率正式突破2.3%大關,達到2.303%,創下2009年1月以來、超過16年半的最高紀錄。然而,這項看似驚人的數字背後,隱藏著更殘酷的現實!
那就是民營金融機構房貸利率早已悄悄突破3%門檻,而國銀提供的優惠利率僅有極少數優質客戶能夠享受,一般購屋族正面臨「看得到、吃不到」的信貸緊縮困境。

房產知識平台賣厝阿明直言,「央行公布的五大銀行房貸利率2.303%根本是『美麗的誤會!』」這個數字僅反映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等公股行庫的優惠利率,實際上多數民營銀行的房貸利率早已突破3%,甚至達到3.2%~3.5%。
賣厝阿明分析,造成這種利率雙軌制的原因有3點。
首先,新青安房貸大量集中在公股銀行,壓低了平均利率數字。
其次,民營銀行受限於《銀行法》第72-2條的不動產放款上限,只能透過提高利率來篩選客戶。
最後,央行信用管制讓銀行對非首購族及投資客收取更高風險溢價。「現在一般民眾去申請房貸,除非是信用條件極好的首購族,否則很難拿到低於2.5%的利率。」
賣厝阿明補充,許多民營銀行甚至對15坪以下小套房、第二屋貸款直接拒貸,或是要求搭配高利率的信用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7月新青安房貸金額占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比重上升至40.28%,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這項數據反映政策優惠貸款已成為市場主力,但也排擠了一般房貸申請人的額度。
賣厝阿明指出,當前房貸市場出現明顯的M型化現象:一端是符合新青安條件的首購族,還能享受相對優惠的利率;另一端則是財力雄厚的投資客,願意接受高利率換取資金槓桿。
最辛苦的就是「中間族群」換屋族、小資首購族,他們既不符合政策優惠條件,也沒有足夠財力負擔高利率。
隨著民營銀行房貸利率突破3%大關,購屋門檻進一步提高,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未來幾個月,預售屋交屋潮與銀行房貸額度的緊張關係將持續,購屋族除了關注官方利率數字外,更應該實際了解市場真實的貸款條件,做好資金規畫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