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童等不到骨髓移植去世 立委籲調整健保資源分配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1日電
需要骨髓移植的3歲男童恩碩在等待入住移植病房過程中離世,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今天說,政府雖投入10.5億元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但恩碩的悲劇仍發生,應合理調整健保資源分配,落實保障重症兒的醫療優先權。
 
圖/立委林月琴臉書
 
媒體日前報導,3歲男童恩碩,去年11月被家人發現眼睛呈黃色,在高雄1家醫學中心被診斷為肝炎後,醫師請家屬轉院到另家醫學中心,最終確診為「嚴重型再生不良貧血」,需骨髓移植才能搶回一命,但該院無骨髓移植病房,家人自付轉院費用帶恩碩北上,等待入住移植病房過程中,卻因感染離世。
 
林月琴上午與重症兒家長代表、恩碩的媽媽舉辦「恩碩的粉紅傘」搶救骨髓移植病童記者會。林月琴說,台灣每年有數百名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但目前全國病床數僅123床,其中高雄市才6床、台北市則有60床,醫療資源應對等,不該重北輕南。
 
林月琴表示,政府雖在民國110到113年投入新台幣10.5億元在「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選出8家核心醫院建立「兒童重難罕症」守護網絡,恩碩的悲劇仍照樣發生。雖預計114到117年再投入18億元,但醫院是否可站在社會責任角度,政府也應考量健保給付標準、點值過低,兩相搭配才能回應民眾需求。
 
恩碩媽媽說,高雄的兒童醫療資源真的非常有限,醫生還須親自打電話拜託其他醫院收治恩碩,卻都被婉拒;轉院過程也因全台沒有無菌救護車,就連血壓、血氧設備都要自己買、背上車,路途中點滴故障,也是靠台大雲林急診團隊協助,才能順利北上。
 
恩碩媽媽表示,醫護人員真的很辛苦,恩碩的故事希望能讓政府正視醫護人員想要的資源、設備是什麼,有位醫師爭取骨髓移植病房36年,醫院說沒辦法就是沒辦法,希望恩碩的故事可以引發大家共鳴、一起重視。
 
出席記者會的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卓琍萍說,政府針對兒童重症資源不遺餘力,推動2期優化兒童醫療相關計劃,布建8家核心醫院,但外界卻似乎認為運作沒那麼順利,事實上該計劃由3面向來推動。
 
卓琍萍表示,首先是照顧高危險妊娠,第二是3歲前有幼兒專責醫師,第三是重難症要投入相對資源、建立機制。核心醫院都要建置重症轉運團隊,把破洞補全、補齊,發生這些問題後會再評估,明年度會調整方向,把資源用得面面俱到,照顧更多重難症。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賴彥壯說,114年9月起針對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推出3項措施,第一是擴大將臍帶血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第二,參採臨床醫師實務意見,將申報方式簡化、整合,讓健保資源能有效擴及到所需病患身上;第三,健保點數提升,例如幹細胞移植本來是1500點左右,現在已調升到1萬5000點。
 
賴彥壯表示,醫護人力不足部分,6月對護病比達標醫院發出5.47億元獎勵金,預計7月之後會再提升獎勵金,讓護理人員能有更好的薪酬待遇,願意留在醫院照顧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