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估今年超額儲蓄逼近4.8兆 明年突破5兆
主計總處預估,隨著人工商機(AI)大爆發,台灣經常帳順差快速成長,超額儲蓄規模隨之創高,今年超額儲蓄首度突破新台幣4兆元大關,就進逼4.8兆元,明年還將接力突破5兆元大關。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當超額儲蓄的數字愈高,代表國內資金閒置情況愈嚴重。
從主計總處數據可看到,近年台灣超額儲蓄規模快速衝高,2020年首度突破3兆元大關後,不過6年時間,2025年就闖過4兆元,最新預測為4.79兆元,預估2026年增至5.1兆元,成長速度驚人。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解釋,外界慣以閒置資金的角度看待超額儲蓄,但從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觀點,經常帳順差與超額儲蓄是一體兩面,台灣屬於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長期經常帳呈現順差,尤其AI需求超乎預期強勁,順差擴大的情況下,超額儲蓄也會增加。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超額儲蓄規模擴增,但2025、2026年的投資率維持在26.27%、26.62%的偏高水準,代表投資動能仍在。
儘管主計總處看好AI效應,認為AI的強勁需求,將催動台灣出口及投資雙引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持保守看法,他認為,美國勞動市場已經放緩,下半年還有關稅造成物價上漲的因素,隨著美國景氣走下坡,是否能夠繼續支撐AI需求,進而拉動台灣經濟成長,要打上問號。
吳大任指出,拉長時間來看,美國提高關稅迫使產業赴美投資,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勢必排擠國內投資,民間投資減弱甚至衰退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