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件市售枸杞全驗出重金屬 台灣消保會籲加強監管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結果全數驗出重金屬,呼籲政府修正標準、加強監管。高雄市衛生局說,會建請食藥署參酌評估,重新檢視檢驗項目並修訂相關衛生標準。

近年枸杞因養生風潮而廣受歡迎,許多民眾長期將其泡茶、煲湯或直接食用。然而,枸杞在栽種過程中可能因土壤污染、施肥、灌溉水源、加工與乾製過程而容易累積重金屬,且市售的枸杞幾乎都是進口,尤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宗。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檢出重金屬,主要包括鎘、鉛,連有機產品也難倖免。但現行檢驗標準以鮮果為基準,市售枸杞皆為果乾,導致即使檢驗值超標,也無法可管。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呼籲政府應針對枸杞乾製品訂定更合理的專屬標準,並加強市場抽驗與來源管理。業者應主動提供產品來源並附檢驗報告,供消費者參考;而消費者應選購標示清楚、附有檢驗數值的產品,且避免長期過量食用。
對此,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此案檢驗枸杞屬已乾燥脫水食品,依衛福部食藥署訂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該產品不在標準附表一「食品中重金屬之限量」所列需檢驗食品類別,因此目前重金屬不在該食品規劃抽驗檢驗項目。
衛生局表示,會建請食藥署參酌並依專業風險評估,重新檢視檢驗項目並修訂相關衛生標準。衛生局強調,食品污染物質應自產製源頭管控,降低可能造成重金屬污染風險,以確保製售食品安全及衛生。
另外,為避免業者為使枸杞顏色鮮豔及防蟲所需,使用蘇丹色素、過量二氧化硫及農藥,衛生局自民國110年至114年共抽驗41件枸杞,分批檢驗農藥殘留、二氧化硫或蘇丹色素等項目,檢驗結果皆符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