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部:高碳洩漏認定原則 關稅暫未納獨立考量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6日電
環境部今天討論高碳洩漏行業認定原則,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除了行業別認定外,也擬由企業依財報情況申請,協助受國際競爭壓力而面臨困難的企業,暫不將關稅變動作為獨立的考量項目。
 
環境部討論高碳洩漏認定原則,關稅暫不納入獨立考量項目。圖/Freepik
 
台灣碳費制度今年上路,根據碳費收費辦法,若屬於高碳洩漏風險事業、提自主減量計畫並審查通過,所需繳交的碳費可再乘上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現階段系數為0.2,亦即碳費可打2折。
 
環境部今天召開「114年第1次碳費費率審議會」,討論高碳洩漏風險事業認定原則規劃。
 
在高碳洩漏風險行業認定部分,施文真解釋,目前的架構分為兩層次,層次一是行業別認定,層次二則是個案申請。
 
施文真說,行業別認定是依排放密集度、貿易密集度,由環境部、經濟部匡列事業單位,主要產業包含石化、水泥、鋼鐵等。經匡列的事業單位,提出申請即可適用至2030年。
 
層次二則是針對未被歸在層次一,但面臨國際競爭壓力或因碳成本過高而有高洩漏風險的企業,如符合反傾銷或平衡稅等因素面臨國際競爭壓力、營業毛利是否為負值及碳費成本佔營業毛利率的比例約3成等指標;每年提交申請,經審查後適用該年度。
 
施文真提到,會議中有談到美國關稅與232條款的潛在影響。有委員認為關稅的衝擊是全面性的,不只影響出口導向產業,也可能因談判導致進口關稅降低,衝擊內需產業;而目前的共識就層次二的認定標準(如企業財報)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關稅帶來的衝擊,因此暫不將關稅作為獨立的考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