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族剉咧等!新青安恐陷災難…他點名「這幾區」風險最高
自2023年財政部推出「新青安」以來,由於利息補貼與貸款條件的優化,確實協助不少年輕族群圓夢買房。不過,隨著房市熱度退燒,八大行庫受理新青安貸款件數也逐月下滑,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告6月八大行庫新青安貸款情形,單月受理件數4055件、金額343.55億元雙雙較去年衰退約4成,其中華南銀行、兆豐銀皆較去年同期衰退逾8成,為八大行庫中下滑幅度最多。

根據官方統計,八大行庫6月受理新青安僅4,055件,連三個月衰退,更寫新青安上路來的單月第四低,其中以華南銀行件數、金額各較去年同期衰退86.74%與86.35%,衰退幅度為各行庫中最大,明顯反映市場購屋需求急凍。
另外,房市專家賣厝阿明也表示,目前購屋族恐怕會因為貸款成數不足、利率攀升及轉售困難的問題,面臨極大資金壓力,且現階段房市正面臨近年最大交屋潮,2025年前五月住宅使照核發量達5.53萬戶,創下2006年有統計以來的新高紀錄,然而在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未鬆綁的情況下,購屋者確實容易面臨房子蓋好了,貸款卻下不來的窘況。
賣厝阿明進一步點名高風險區,尤其桃園市前五月使照核發1.1萬戶,全台最多,青埔、中路重劃區供給量龐大,新成屋去化壓力沉重。而台中市北屯區與海線新成屋集中,投資客轉售意願高,但受限「平均地權條例」限制換約,市場流動性降低。至於新北市,淡海、林口供給過剩,中古屋價格面臨修正壓力,部分建案已出現「讓利換成交」現象。
至於外界擔憂新青安是否會出現斷頭潮?房市專家何世昌認為,機率偏低。根據財政部長先前揭露的數據,新青安的違約率僅約0.04%,甚至低於整體房貸違約率的0.07%。坦白說,台灣房價高,就算 40 歲以上群族尚且難單靠自己能力買房,30 歲以下更難在白手起家的情形下買房,此群族靠爸爸媽媽金援的比率恐怕極高。倘若這群人付不出錢,大部份爸媽還是會幫忙渡過難關,因此違約率要衝高到1%、2%,達到「潮」的嚴重程度,機會應該偏低。
事實上受理案增減反映市場需求高低,撥貸也受到各行庫房貸資金水位、消化舊案速度、及對央行自主管理承諾等因素影響。而財政部從2023年8月1日推出「新青安」,累計至今已撥貸了47萬戶、2兆4,068億元,占整體房貸餘額約兩成左右,補貼政策也將至2026年7月為止,至於政策會不會再延長?市場預期認為是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