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撐不住「跳樓大拍賣開始了?」 專家曝「真降價起手式」
新案市場買氣低迷近一年,市場傳出建商開始撐不住,祭出降價策略。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在他個人臉書撰文表示,降價一般有4種。

第一種是行銷降價。陳碧源形容,例如明明位在汐止,就說是鄰近南港生活圈,然後開價比南港低一點點;或者主打捷運站差一站,結果是安康生活圈比到十四張,但價格只比新店市區或十四張低一點點,就說有便宜或有降價。
第二種是誤判形勢。明明區域是50至60萬元的單價,硬是嘗試開價創區域天價或突破天花板到70至80萬元。陳碧源說,這種玩法在房地產很熱很熱的時期,常常獲利頗豐,獲得超額利潤的報酬,而且還一下子就被代銷賣光了,建商也往往扼腕,事後一直說當時還是賣太便宜了。但是當房地產景氣在盤整或式微時,嘗試突破天花板,通常就是踢到鐵板,為了繼續銷售,只好調價回到原本市場行情。
第三種是試水溫。比較常見是用幾戶來測試區域市場的水溫,看看有沒有機會創價,進而看建材及規格是否可以用旗艦版來賣,如果不行就調降價格賣標準版就好。
最後一種才是真降價。「孝感動天的降價,而且是比區域市場低的破盤價。」
最近市場討論最熱的,就是位於台南善化車站附近的寶佳機構大華建設預售案「謙大華」,傳出因房市景氣反轉,建商願折讓已購戶每戶200萬元,等於變相打85折,經查證並非戶戶折讓200萬元,但每坪有著數萬元折價空間。
陳碧源表示,該預售案的實價登錄大多集中在41到45萬元,揭露僅售出10戶,顯然很難賣。
他說,其實善化車站這一區,去年到今年的住宅大樓預售成交行情,大概就是在35到40萬元,該案顯然高過市場區域行情。而且自今年3月12日最後一筆的實價登錄資料後,就再也沒有成交了,但善化車站還是有其他新案一直賣出。
顯然,該預售案的訂價策略不符合現階段對於不動產市場的看法,就幾乎賣不動,所以只能降價回到區域市場上的行情價格。陳碧源說,不過,願意退款給買比較貴的人,也算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