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場升級衛生環境 跑跳空間助產蛋率增逾1成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組成跨領域專家輔導團,協助傳統籠飼蛋雞場變更高級衛生,並導入新式設備,多了跑跳空間,產蛋率從75.8%提升至89.4%,同時將雞糞經乾燥處理轉化為肥料。

畜試所上午舉行記者會,介紹蛋雞場轉型革新之路。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說,近年來極端氣候與禽流感等疫病威脅,對養禽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生產效率與雞群整齊度不一,蛋價容易因缺蛋而波動。
另外,傳統蛋雞場常露天堆置雞糞,易孳生病原且造成空氣污染,黃振芳說,近兩年畜試所組成畜牧、獸醫與生物機電專家輔導團隊,協助蛋雞場業者導入水簾通風、省工設備,並透過改善飼養方式,讓蛋雞場升級。
畜試所副研究員蔡銘洋說,傳統蛋雞場是將蛋雞飼養在籠中,轉型的現代化蛋雞場採平飼,也就是讓雞有較開放空間可以跑跳運動,增加活動面積。
蔡銘洋說,蛋雞平均在120天大時,才會產蛋,之前必須供足夠營養及預防生病,才能長成健康的蛋雞。
蔡銘洋說,經畜試所輔導的蛋雞場,蛋中雞(還未達產蛋階段的蛋雞)整齊度由78%提升至86%,產蛋率由75.8%提高至89.4%以上,以1萬隻蛋雞規模的蛋雞場為例,產蛋率每天可多生產7箱蛋(1箱200顆),若以每箱約新台幣700元計算,每天可增加約4900元經濟效益。
蔡銘洋說,轉型後的蛋雞場,不需人工撿蛋,以4至5萬隻蛋雞場規模為例,只需2名工作人員就夠了。
輔導團隊也開發雞糞乾燥處理技術,將雞糞含水率降低至20%,減少臭味、控制病源,並加值成粒狀的肥料,輔導示範場成功取得符合國家標準的雞糞加工肥料登記證,促進資源再利用。
農業部於112至114年,推出增進畜牧業經濟韌性協助計畫,3年投入約10.5億元協助養雞場改善禽舍設備。
畜試所統計,目前全台約有2500多戶蛋雞場,經過輔導改善升級約有1/10。
畜試所坦言,雞場轉型費雖由政府補助約一半,以蛋雞場為例,平均每隻雞轉型約1000元,不少雞農老齡化,轉型意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