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有解?他親揭「穩住生育率關鍵」 房市應正視「這些問題」
台灣少子化問題加劇,觀察2024年新生兒人數僅13.4萬人,已連續第9年出現負成長,更創下歷史新低紀錄!且根據內政部戶政司公布最新人口統計,五月份出生數8433人,再度寫下統計以來最低紀錄!不過,為了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也表示將推出「婚育宅」,對住在青年住宅或社會住宅的單身民眾,一旦結婚、生小孩,租金補貼再加碼。但此消息一出卻掀起各界議論。

簡單來說「婚育宅」是鼓勵住在社會住宅、青年住宅或是有申請政府租金補貼的年輕人多多生小孩,生第一胎租金補貼加碼50%,生第二胎再加碼50%。透過降低這些年輕人的租屋壓力來提高他們生育意願。不過所謂的「婚育宅」真能改變少子化命運嗎?
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認為恐怕「效果有限」,因為對於台北市高租金的年輕夫妻來說,這一點點租金補貼是起不了鼓勵作用的。再者,補助是暫時性的,養兒育女是20年的長期工作與負擔,租金補貼往往是拋棄式的,只有短暫的3~5年,因此短時間當然難以改變大局。
張欣民進一步表示,台灣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不單單是住房問題,跟薪資所得、工作穩定性、物價、託育負擔、女性職場友善與否等因素都有關聯性,住房只是諸多問題之一。而「婚育宅」針對的是租公宅、有申請租金補助的年輕人,實際上能觸及的群體仍然有限,社會上還有不少房貸族,他們的負擔也是很沉重,他們更是媒體戲稱的「不要孩子、養房子」的一群,也就是說政策太過於侷限性,恐怕還是無助於扭轉少子化的頹勢。
另外,張欣民補充,法國曾經連續多年為歐盟各國中生育率最高的國家,近幾年法國婦女總生育率雖然已滑落到2.0以下,但仍然是歐洲最敢生小孩的國家,而他們是怎麼鼓勵生育?主要是家庭補助政策,有二個以上子女的家庭,政府每月給予補助直到子女滿20歲,每再多生育一名子女,補助金額會再增加。其他還有高額育兒津貼、稅收減免、普及的公託系統(低價或免費)、父母雙方皆可請育嬰假等等。因此能穩住生育率的關鍵應該是制度穩定且全國一致,長期減輕家庭負擔。
而少子化問題對於房市影響又有多少?中華不動產仲裁協會仲裁人莊孟翰表示,「人口紅利」對長期房市趨勢而言,確實有消弭房價飆漲的作用,而透過少子化、高齡化與M型化問題,可以觀察未來房市景氣,尤其當前少子化、高齡化與M型化愈來愈明顯情勢下,部分蛋白區超高房價建案就得格外注意價量變化以及交屋糾紛與房貸等相關問題,這些都有可能間接影響整體房價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