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只會更慘?建商態度軟化「2類房」開價友善 他曝未來變數
央行房市管制逐步發酵,日前公布4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4月房貸餘額為新台幣11兆2170億元,雖然續創史上新高,但單月增額及年增率顯著放緩,房貸餘額月增422億元,年增率僅剩8.8%,已連4個月維持在10%以下的低水準。

另外,不僅房貸餘額銳減,今年4月及前4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均年減逾2成,央行官員指出,4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不論月變動、年變動,均落入負成長,累計前4月移轉量也是雙位數負成長,交易量能明顯縮水,加上對等關稅帶來不確定性,多少會影響一般大眾的購屋決策。
央行官員說,房貸餘額是「存量」概念,因此數據會持續墊高,也會受到房價、貸款成數等因素影響,但在房價居高的情況下,仍可看到增速明顯放緩。今年經濟不確定性升溫,加上政府健全房市方案持續,均使建商推案趨於審慎,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持續放緩。
央行報告進一步指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國內房市無直接影響,然而,房價變動受眾多因素影響,包括經濟成長與就業情勢、股市變動對民眾財富與購屋信心等,可能間接波及房市。
而針對現在房市冷清的狀況還會維持多久?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由於房產市場在下半年面臨例行性的颱風、暑假、民俗月等不利因素,一般來說都是上半年為旺季,以今年來說上半年窘況恐已定全年生死,房市數據恐都不會太好看,或得期待2026年,不過由於去年愈近年底也走弱,在比較上的落差可能縮小。
陳炳辰說,目前建商態度實有軟化,推案量謹慎之餘,對於蛋白地段、低樓層戶的價格都有討論空間,而除非是醞釀許久的精華區知名品牌高價案,又或是低總小宅產品始在價格上保持水位,否則不乏有相對友善的開價情勢,銷售人員也會針對預算誠意提供意見,要是不想再等待的買方也是不錯的買房時機點。
然而限貸令延燒至今雖趨於緩和,但仍不少民眾抱怨風波未解,陳炳辰指出,目前銀行審核仍屬謹慎,畢竟還處於央行當初所言的觀察期,因此對於收入、職業的穩定性,是否為首購自住使用,乃至於座落地段上都為重點條件,若都達標也可能要等待一兩個月的送件核貸,而如果是投資多屋族則不會有太好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