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頻傳!公寓在地震時真的比大樓安全?
去年4月18日花蓮大地震有6.1級,造成房屋傾斜10多人受傷,大家心有餘悸。
雖然震央在花蓮,但台北市最大震度有4級,並造成了長安東路二段81號的祥寧商業大樓也受到波及,這棟12層樓今年37歲的大樓,地震發生後向左傾斜,幾乎貼在隔壁大樓上,驚險萬分。看看實價登錄資訊,自地震發生傾斜後只有一筆成交記錄,而且明顯的低於附近大樓。甚至比自家101年的成交63萬還少7萬,至今仍無成交,且只有一間釋出。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在接受媒體採訪曾表示,台灣平均每年大約會有2-3個規模超過6的地震。這頻繁發生的地震,在買房子時選大樓或公寓,是不是有什麼差別呢?那麼這棟大樓直接貼在隔壁外牆後是不是可以導出「公寓在地震時真的比大樓安全」這樣的推論呢?
名家胡偉良針對公寓是否比大樓安全這個論述,發了下列的文章。
長安東路緊鄰的兩棟大樓經檢視後發現只是虛一場,兩棟大樓因為間隔太近(只有15公分),震後因為其中一棟上端往鄰棟偏移了14、5公分,以致造成了兩棟上端緊貼在一起,雖然如此,但依建築物的傾斜程度來判斷,應該還在安全範圍之內(傾斜度為1/180,略大於安全的1/200,但小於危險程度的1/40)。
延伸閱讀
從921地震到206地震,倒塌的事件以高樓居多,但絕不能因而推論公寓在地震時比大樓安全。
但是光憑兩棟大樓在震後上端緊靠這樣的訊息就引起民眾的揣測和疑慮,甚至做出「公寓在地震時真的比大樓安全」這樣的錯誤推論。
的確,從921地震開始,到兩次的206地震,高樓建築物的倒塌都造成不少人員傷亡,引發了民眾對高樓建築物安全的關切,甚至讓民眾產生高樓比公寓不安全的「感覺」,
但事實恐非如此。
首先,高樓建築整體規模的量體較大,重量較重(通常是4、5層樓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之多);因此地震時引發的水平方向力量較大,再加上整體的重心高(例如10樓高大廈重心在5樓高度,4樓公寓的重心在2樓高度),高度效應導致建築物在地震時,搖晃更多,柱子受力也大。
因為上述原因,因此高樓每根柱子受力遠比低矮建築物(量體通常也比較小)大的很多。
所以,當建築物的柱子在設計、施工存有瑕疵或不足,或因使用上的考量將結構體做了更改時,就會造成結構上的軟弱層,並因而在軟弱層崩壞,而導致致命的大量人員傷亡。
也就是說,大樓在設計、施工存有瑕疵時,在地震時這些瑕疵是很容易被放大,並因而產生致命的危害的,偏偏921地震以前的建築物在設計、施工及使用上確實都存有嚴重的瑕疵,像,設計上的瑕疵、不足、不當,包括:柱子在設計上的抵抗力不足(尺寸太小、箍筋數量不足)、結構配置不當(造成特定柱子承受額外的負擔)。
施工上的瑕疵則包括了:混凝土加水(好施工,但結構體的強度因此大幅降低)、箍筋配置不足(間距過大或未配繫筋)、不適當(彎鈎角度90度(應該在135度以上)。甚至使用上更有破壞結構安全的種種行徑,像:底層的用戶因為使用上的考量(取得較大的無柱、牆空間或寬廣的視覺效果),把一些原有的柱樑或牆壁拿掉(開放空間),使得該層建築物變成軟弱層,也就是俗稱的「軟腳蝦」。
若建築物再有不規則的配置(外形不規則(?型、冂型、T型)時,桿件會因此產生額外的應力集中及扭曲,使得構件因此受損,若該部分的設計、施工瑕疵沒有補強,就容易産生致命的傷害,造成地震時的災害風險大幅提高。
反觀老舊公寓,一方面量體(面積範圍)較小,柱子承受荷重較小,加上基地相對比較方正、對稱,壁體量較多,因此在受到中小型地震時,反倒顯得相對安全,但如果以此推斷老舊公寓比較安全,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所以簡單的說,依921地震之前設計、施工的建築物都不安全,其中大樓的地震危害風險最大,根據不久之前內政部發布的統計資料,全國屋齡逾20年以上曰12層以上住宅大樓, 其中竟有75%結構上存有安全疑慮;其次是公寓,據我個人的估計,如果台北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應該有5成以上的公寓將嚴重受損。而依921地震之後新規範設計、施工(2003年後完工)的建築物則是比較安全的。
? 更新全台實價登錄2,861,497筆 ?
?找全台430,029筆待售房屋?
?找六都39,167棟社區房價?
--------------------------------------------------
◆ 加入【實價登錄社團】,討論情報最在地